发布时间:2025-11-16 16:0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93)
尽心尽力,播种梦想,岭南师范学院“忆书逐影”实践队:振兴乡村,“心之源”社会实践队:爱洒乡村
**再多一点耐心**
**题记:**时光的褶皱里,藏着无数未被察觉的微光,而耐心,正是那束能照亮迷途的光。
**引言:**
去年夏天,岭南师范学院“心连心”实践队来到湛江市麻章区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。我们带着满腔热情,却在第一天就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困境。教室里,孩子们像一群受惊的麻雀,叽叽喳喳地讨论着“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些”“老师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大”。面对这群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叛逆的孩子,我们第一次意识到,教育的温度,或许不在于知识的灌输,而在于能否在喧嚣中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。
**本论1:**
最初的课程安排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实验。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数学公式,用英语绘本讲述童话故事,试图用现代教育的方式打开孩子们的视野。然而,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我们的脸——当投影仪在潮湿的空气中频繁卡顿,当孩子们用铅笔在课本上画满涂鸦,当课堂纪律像一盘散沙般难以收拾,我们才明白,所谓“心连心”,不是单方面的输出,而是双向的倾听。
那天午后,我蹲在教室后排,看着一个叫阿强的男孩用木棍敲打课桌,发出刺耳的声响。他成绩垫底,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却答非所问。我试着用他熟悉的方言与他对话,发现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祖母年迈,家中唯一的电器是老式收音机。他的“捣乱”,其实是对知识的渴望在无处释放时的本能反应。我们调整了教学策略,将课堂变成互动游戏,用故事代替说教,用耐心代替催促。渐渐地,阿强开始主动举手,甚至在手工课上用废纸折出了一只歪歪扭扭的千纸鹤。
**本论2:**
但真正的考验在台风季来临后。连续的暴雨让校舍漏雨,孩子们的课本被淋湿,桌椅在泥泞中摇摇欲坠。我们原计划的“乡村教育现状调研”被迫中断,取而代之的是修缮教室、搬运物资的体力劳动。在泥水里,我看到一位老教师用身体挡住漏雨的屋顶,他的背影佝偻却坚定;我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”,歌声穿透潮湿的空气。
最让我震撼的是阿强的转变。他主动承担起搬运工具的任务,用沾满泥浆的手为队友们递水、擦汗。有天傍晚,他悄悄把我的教案藏在书包里,说要“偷偷学”。那一刻,我忽然懂得:教育不是雕刻,而是唤醒。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,比如阿强在课间用树枝在地上画算术题的专注,比如他偷偷把零食分给同学时的羞涩笑容,都是成长的密码。而我们,需要的正是再多一点耐心,去解码这些密码。
**结论:**
离别那天,孩子们送给我们手绘的“心连心”纪念册。翻开泛黄的纸页,阿强用歪斜的字迹写道:“老师,我学会了等。”这简单的一句话,像一粒种子,在我心里生根发芽。教育从来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役,而是需要静待花开的修行。再多一点耐心,或许能让一个孩子从“捣乱”变成“主动”,让一堂课从“无效”变成“共鸣”,让一段旅程从“支教”变成“双向奔赴”。如今,每当看到新闻中乡村教育的报道,我总会想起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课本,想起阿强折的千纸鹤,想起那个用耐心浇灌希望的夏天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湛师日志:7月8日 岭南师范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