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7-06 00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说说控阅读(160)
农之月令高考作文
汪曾祺先生写过《葡萄月令》,似乎只要缀上"月令"一词,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,也能智慧一回。昨天是芒种,蚕老麦黄一伏时。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,什么时候播种,什么时候收获,得有讲究,乱不得。
惊蛰了。
“惊蛰”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。庄稼人要抽出时间“松土”,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,已经等不及了,急着出来透透气。春耕开始了。
从清明到端午,庄稼人就一直忙。浸稻芽,做秧畦,收油菜,育蚕种,讲究的就是一个“次序”。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,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。村中,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。
“芒种”这个词真好听。
大约在六月份,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。这种发现,谈不上智慧,只是一种经验之谈。不要着急,也不必时不时去看。待到乌猪子过江了,躲的、藏的,虫们都会溜出来。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,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。
踩死它?哪能呢!庄稼人讲求佛性,相信生死来去自然,打扰不得。奶奶年纪大了,却不忌惮生死。“七十二,八十四。阎王不请自己去。”耕作了一辈子,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。
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。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,一大把一大把的,由青雪雪、黄澄澄、红扑扑、紫莹莹,变得晶莹透亮,乌紫乌紫的,像黑玉。桑叶伸伸展展,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。小孩真馋!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,吊弯树枝,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。吃到嘴唇发紫,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。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。
庄稼人的智慧,不在于他们如何耕种,而在于他们如何理解生命的循环。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这是农耕文明最朴素的道理。
芒种时节,庄稼人要忙着收割,但也要注意适时。这正像人生,需要把握时机,既不能急于求成,也不能消极等待。智慧,就是knowingwhentoactandwhennotto。
庄稼人的生活,不外乎播种、成长、收获、再播种。这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循环。正如庄子所言:“一粒粟,莫小而不精。”庄稼人的智慧,就在与他们对这种循环的深刻理解。
高考作文,不外乎讲述一个故事,展现一个人的成长。庄稼人的智慧,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:在人生的成长路上,既要遵循规律,又要懂得适时调整。
最后,我想引用汪曾祺的一句话:“庄稼人是伟大的,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,懂得自然的规律。”这句话,或许可以作为高考作文的一个不错的结尾。
庄稼人的智慧,不在于他们如何耕种,而在于他们如何理解生命的循环。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这是农耕文明最朴素的道理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之农之月令 高考材料作文真题训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