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励志说说 > 早上好说说 > 本文内容

读感动中国有感(精选23篇)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作文

发布时间:2025-08-26 01:20:03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40)

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观后感500字,感动中国读后感(集锦14篇),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(精选10篇),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观后感300字

**感动中国读后感**

**题记**

感动,是灵魂深处的震颤,是文明火种的传递。那些被铭记的名字,用生命诠释着人性的光辉,让时代的长河泛起温暖的涟漪。

**引言**

《感动中国》年度人物评选,如同一束穿透岁月的光,照亮了无数平凡却闪耀的人生。当镜头聚焦于那些在困境中坚守信念、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的个体,我们不仅看到个体生命的壮美,更触摸到民族精神的脉搏。他们用行动书写信仰,用坚韧定义担当,用无私点亮希望。这不仅是对个体的礼赞,更是对集体记忆的唤醒——那些被感动的瞬间,终将凝聚成推动人类前行的力量。

**本论一:平凡中的伟大,是无声的信仰**

2021年,张桂梅校长的事迹震撼了整个中国。她扎根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12年间,用布满膏药的手掌托起上千名女孩的未来。当记者问她为何坚持时,她只是轻声说:“我生来就是贫困山区的人,看到女孩们被命运困住,我心疼。”这种朴素的情感背后,是超越个体的信仰力量。她用瘦弱的身躯扛起改变命运的使命,用病痛的代价换取教育的希望。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,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,用“我生来就是贫困山区的人”这句质朴的誓言,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。这种伟大并非惊天动地,而是将生命的意义嵌入日常的坚守,用平凡的坚持对抗命运的不公。正如她所说: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我就要站在讲台上。”这种对信仰的执着,让感动超越了时间,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。

**本论二:守望中的坚守,是无言的担当**

2018年,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的坚守令人动容。这个不足两亩的荒岛,曾因无人值守而成为海防的薄弱点。32年里,王继才和妻子以岛为家,用最简陋的工具守护着国家的边界。当记者问及孤独如何支撑时,他答:“岛上的每一块石头,都刻着我们的责任。”这种责任并非口号,而是用双手丈量的现实。他们用双脚丈量岛上的每寸沙滩,用双眼守望每一片海浪,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守。在现代化浪潮中,有人选择逃离,而他们却将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担当,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壮举,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。这种坚持让感动有了重量,让平凡的岗位升华为精神的丰碑。

**结论**

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,是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。他们用生命演绎的信仰与担当,如同星辰般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。当我们回望这些故事,不仅看到个体的光芒,更触摸到时代的精神图谱。在物质至上的今天,这些坚守者用行动提醒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索取,而在于奉献;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轰鸣,而在于静默。他们的精神如同种子,在无数青年心中生根发芽。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,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,让感动不再是瞬间的泪水,而是永恒的信仰。正如那句古老的箴言:“路虽远行则将至,事虽难做则必成。”感动中国的力量,正在于它让我们相信: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他人的光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读感动中国有感(精选23篇) 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作文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