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24 22:20:07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201)
**那年大班的音乐课**
**场景**
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讲台上,粉笔灰在光束中缓缓飘动。我坐在第三排,望着黑板上歪歪扭扭的“音乐教案”四个字,耳边传来小朋友们此起彼伏的嬉闹声。教室里弥漫着铅笔橡皮的气味,书包上挂着的小挂件随风摇晃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音乐老师抱着一叠乐谱走进来,白衬衫被风吹得微微鼓起,仿佛一幅流动的画。
**初遇**
那年我刚调任幼儿园大班的班主任,第一次接手音乐课。原本以为教孩子唱歌不过是播放儿歌、带领律动,但当我翻开教案时,才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的活动设计:从“节奏游戏”到“乐器合奏”,从“音乐故事”到“创意表演”,每一页都像一张地图,指引着孩子们探索声音的奥秘。第一次上课,我带着孩子们用沙锤和铃鼓敲出简单的节奏,小朋友们的手指在桌面敲击出欢快的鼓点,教室里顿时充满了童真的笑声。
**波折**
然而,真正的挑战在第二周悄然降临。那天的音乐课主题是“音乐与情感表达”,我设计了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模仿不同情绪的环节。可当播放《小夜曲》时,小明却突然大喊:“老师,这首曲子太悲伤了!我想跳《小星星》!”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。我意识到,教案中的“情感”概念对幼儿而言太过抽象,他们需要更直观的引导。于是,我临时调整计划,用彩色气球和音乐结合,让小朋友们在欢快的旋律中蹦跳,在缓慢的节奏中轻轻摇晃。
**顿悟**
那次课堂的意外让我明白,教案不仅是教学步骤的罗列,更是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桥梁。我开始在每节课前观察孩子们的兴趣,将“音乐”与“生活”连接。比如,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片段作为导入,用他们的日常游戏设计节奏活动。当小雨在《动物狂欢节》中模仿大象走路时,她脸上绽放的笑容让我感受到,音乐教育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唤醒感知。
**余韵**
如今,那本泛黄的教案仍放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,扉页上写着:“让音乐成为孩子们通往世界的窗户。”每当我翻开它,仿佛又听见教室里此起彼伏的音乐声,看见孩子们在节奏中舞动的身影。音乐教案教会我的不仅是教学技巧,更是如何用童心去理解教育的意义。那些看似简单的音符,最终在孩子们的生命中谱写出属于他们的乐章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大班音乐教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