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12 21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74)
**扭秧歌**
**场景**
锣鼓声从村口的戏台传来,震得树梢上的麻雀惊慌飞散。我站在老屋的台阶上,望着天井里翻飞的红绸带,仿佛看见时光倒流。那年春节,村里的广场上总要上演一场盛大的秧歌表演,热闹的锣鼓声、欢快的舞步、五彩斑斓的服饰,像一幅流动的画卷。大人们踩着鼓点扭动,红绸带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孩子们举着灯笼在人群中穿梭,笑声与欢呼声交织成一片。那一刻,我仿佛能触摸到土地的温度,感受到节日的喜悦,也体会到一种深藏在血脉中的文化传承。广场上的泥土被踩得松软,空气中飘着炊烟与烟花的香气,连风都带着喜庆的节奏。
**初遇**
记得第一次看到扭秧歌,是在我十岁那年的除夕夜。那时的我刚从城市回到乡下,对家乡的习俗一无所知。村里的锣鼓队早早地在广场上集结,老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袄,手里握着鼓槌,脸上洋溢着期待。我被母亲拉到队伍中,站在最外围,看着那些舞者们如旋风般舞动。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,脚步轻快有力,红绸带在空中翻飞,像是在跳一支古老的舞曲。我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,却也感到一丝紧张,因为从未尝试过这样的舞蹈。母亲站在一旁,笑着对我说:“你也要加入,咱们一起扭!”那一刻,我仿佛被推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,心跳随着鼓点加速。
**波折**
然而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起初,我只能机械地跟着节奏摆动,手脚不协调,动作僵硬。每当鼓声响起,我总是跟不上步伐,红绸带也总是甩不起来,反而缠在手上。几次练习下来,我感到沮丧,甚至想放弃。但母亲没有责备我,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,说:“扭秧歌不是靠天赋,而是靠坚持。”于是,我开始每天放学后偷偷练习,对着镜子模仿舞者的动作,甚至在田埂上踩着鼓点奔跑。渐渐地,我的脚步变得轻盈,动作也有了节奏感。但真正让我崩溃的是,一次表演前的彩排,我因为紧张而摔倒,红绸带散落一地,鼓声戛然而止。那一刻,我几乎要哭出来,但母亲却笑着说:“你看,你已经比上次进步了。”
**顿悟**
那天晚上,我独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望着满天的星光,思考着自己的问题。突然,我意识到,扭秧歌不仅仅是动作的协调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。它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,对生活的热爱,以及对传统的坚守。我回想起母亲教我的每一个动作,那些看似简单的舞步,背后却蕴含着无数年的传承。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练习,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用心感受每一个节奏,每一次转身。第二天,我再次站上广场,鼓声响起时,我闭上眼睛,仿佛听见了土地的心跳。当红绸带再次在空中翻飞时,我的动作不再僵硬,而是流畅而富有韵律。那一刻,我明白了,扭秧歌不仅是舞蹈,更是一种与土地、与文化、与家人的情感连接。
**余韵**
那年的春节,我终于和母亲一起完成了整场表演。鼓声在广场上回荡,舞者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。当最后一个动作结束,掌声如潮水般涌来,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。扭秧歌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,也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如今,每当我听到鼓声,看到红绸带翻飞,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。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家乡、关于亲情、关于传承的故事。扭秧歌不仅让我感受到节日的欢乐,更让我体会到,文化的力量可以穿越时间,连接人心。它像一条纽带,将过去与现在、个人与集体紧紧相连,让我在每一次舞动中,都能触摸到更深的含义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扭秧歌作文
上一篇: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
下一篇:小学军训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