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1-13 08:40:01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83)
知青往事:时隔几十年,知青岁月“一”,知青回忆:当年我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末班车|敦化|山东|集体户,知青往事:那年
满载知青的卡车总算到了罗坝
【题记】
车轮碾过岁月的尘土,载着青春与理想驶向远方。
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,罗坝村口的老槐树上还挂着露珠。我站在村头的土路上,望着远处蜿蜒而来的尘土飞扬的小路,心跳随着卡车的轰鸣声逐渐加快。那辆满载着知青的卡车终于在晨光中显现轮廓,车身上斑驳的漆色在阳光下泛着微光,车轮碾过碎石子路的声响仿佛在诉说某种宿命。空气中飘来柴油的气味,混杂着山野草木的清香,让这个平常的清晨变得格外凝重。
卡车停在村口时,车门被推开的瞬间,我仿佛看见无数张年轻的脸庞在晨风中摇晃。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肩上背着帆布包,脸上还带着城市生活的痕迹。最前排的知青小李摘下草帽,露出被晒红的脖颈,他背着的铁皮箱里装着几本泛黄的书,箱角还磕出几个小坑。卡车卸货时,铁皮箱的碰撞声与山风交织在一起,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。我注意到车尾箱里堆着的搪瓷缸和旧棉被,那些褪色的物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,像极了他们青春里最朴素的注脚。
然而这份期待很快被现实打破。卡车卸货时,车头的喇叭突然发出刺耳的鸣叫,司机跳下车查看轮胎。原来前轮爆胎,车上的知青们不得不临时下车帮忙。我看到小李蹲在路旁,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摸索着轮胎的裂痕,他的动作笨拙却认真。这时村里的老支书带着几个村民跑来,用竹竿挑起麻绳,将几捆稻草系在卡车底盘上。知青们愣怔片刻,纷纷加入帮忙的行列,有人扶着稻草,有人用铁锹挖土垫路,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。
暮色渐沉时,卡车终于重新启动。我站在村口的石阶上,看着车灯在暮色中划出明亮的弧线。那些知青们在车厢里忙碌着,有人把搪瓷缸摆成一排,有人把旧棉被叠得整整齐齐。忽然,小李探出头来,朝我这边挥手。他的身影在车灯下忽明忽暗,像是某种隐喻。我这才发现,车尾箱里不知何时多出一个木匣,里面装着几封未寄出的家书,信纸边角还沾着几粒干枯的野花。
夜色笼罩罗坝时,卡车的尾灯在山路上拖出长长的光痕。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听着车轮碾过碎石子路的声响。那些知青们在车厢里低声交谈,声音被夜风吹散,却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村头看到的场景——同样的卡车,载着返城的知青驶离罗坝,车尾箱里装着晒干的野菜和几件旧衣服。此刻的车灯与彼时的车灯在夜色中重叠,仿佛时光在车轮的碾压下不断循环。
卡车驶过村口时,我看见车头挂着的红布条在夜风中飘荡。那抹红色让我想起父亲临行前缝在他们行李上的红布,也想起母亲在村口送别的身影。车厢里飘出的歌声断断续续,像是某种召唤。当车灯消失在山道尽头,我忽然明白,这些年轻的生命就像山间的溪流,带着城市的温度奔向乡村的土壤,又在岁月的沉淀中滋养出新的生命形态。卡车的轰鸣声渐渐远去,却在我心中久久回响,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青春与土地的故事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知青往事:那年 中国六七十年代老卡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