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搞笑说说 > 伤感的说说 > 本文内容

爱国读后感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18:20:03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77)

**爱国读后感**

**题记**

爱国是灵魂的归宿,是文明的火种,更是青春的信仰。

**引言**

翻开历史的长卷,无数文人志士用生命诠释了“爱国”二字的重量。从屈原投江明志到岳飞精忠报国,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钱学森归国报效,爱国精神如同不灭的星辰,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征程。而今天,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,爱国不再只是壮烈的牺牲,更是一种融入日常的坚守与担当。通过《爱国读后感》,我深刻体会到,爱国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,是个人与国家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,也是推动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。

**本论一:爱国是精神传承,是文化的根脉**

爱国精神如同一条流淌千年的河流,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基。屈原在《离骚》中写道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他以诗歌为武器,用生命唤醒楚国的觉醒,将“家国情怀”刻入民族记忆。这种精神并非独属于古代,它在近代依然熠熠生辉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战斗,最终牺牲时胃里只有枯草、树皮和棉絮。他的事迹被后人称为“东北虎”,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。

爱国精神的传承,更体现在文化血脉的延续中。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常书鸿,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,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,用一生守护千年壁画。他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敦煌的壁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我不能让它们在风沙中消失。”这种对文化根脉的守护,正是爱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。从甲骨文到《诗经》,从青铜器到《史记》,中华文明的每一次跃进,都离不开无数先人以爱国之心浇筑的精神丰碑。

**本论二:爱国是责任担当,是时代的召唤**

在和平年代,爱国精神化作默默无闻的奉献。1955年,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,带领团队研制“两弹一星”,让中国在科技领域站稳脚跟。他曾在归国船上说:“我打算尽我全部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。”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选择,正是新时代青年应学习的榜样。

爱国的责任不仅限于宏大叙事,更存在于平凡岗位的坚守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,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,用生命守护生命。钟南山院士在84岁高龄亲赴武汉,他说:“医院是战场,作为战士,我必须冲上去。”这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,正是爱国精神最动人的注脚。从“嫦娥”探月到“蛟龙”潜海,从高铁飞驰到5G领先,中国科技的每一次突破,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以爱国为信念的奋斗。

**结论**

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。从历史到现代,从文化传承到责任担当,爱国精神如同北斗星,始终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我们更应以行动诠释爱国的内涵:在课堂上认真读书,在岗位上恪尽职守,在生活中节约资源,用点滴努力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言: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唯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,才能让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,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永恒动力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爱国读后感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