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搞笑说说 > 伤感的说说 > 本文内容

民间传说作文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7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39)

**民间传说作文**

**第一段:场景**

暮色笼罩着青石巷,屋檐下的风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若有若无的叮咚声。老屋的木门早已斑驳,门框上还残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刻痕,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往事。我站在门槛前,目光扫过墙角那盏锈迹斑斑的油灯,灯罩上缠绕的红绳在夕阳下泛着微弱的光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,混杂着几缕陈年檀香,像是某种神秘力量在召唤。远处的山峦轮廓在暮色中逐渐模糊,而村口那棵百年古槐的枝叶却在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低语着未解的秘密。这便是我祖母常说的“狐仙巷”,一个被民间传说笼罩的古老村落,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未说出口的故事。

**第二段:初遇**

那年我十岁,祖母带我回乡下过暑假。她总爱坐在老屋的门槛上,用布满皱纹的手摩挲着墙上的刻痕,絮絮叨叨地讲起一个关于“狐仙巷”的传说。据说百年前,村中曾有一对兄妹,兄长因贪图富贵背叛了妹妹,最终在某个秋夜被狐仙所惩。妹妹化作山间的白鹿,而兄长则变成了一棵枯树,年年岁岁守着兄妹的誓言。祖母说,每逢月圆之夜,古槐下的石板路会泛起微光,仿佛有人在行走。我半信半疑,但那晚,我独自来到槐树下,却看见月光如水般洒在石板上,泛起一圈圈涟漪,像是某种隐秘的召唤。那一刻,我仿佛听见了风铃的低语,也第一次感受到传说的重量。

**第三段:波折**

回到城里后,我开始查阅关于“狐仙巷”的资料。图书馆的古籍中,只有一则模糊的记载:清末民初,此地曾有“白鹿守槐”的传说,但并无具体细节。我试图用科学解释这一切,却发现村中老人对传说的描述竟如出一辙。他们说,古槐的根系早已穿透地底,与山泉相连,而石板路的微光是地气与月光的交织。我开始怀疑,这是否只是代代相传的民俗?直到某个暴雨夜,我再次来到老屋前,突然听见风铃发出急促的响声,仿佛有人在敲打。循声望去,发现古槐下的石板路竟泛着诡异的蓝光,像是被某种力量激活。我颤抖着靠近,却看见一道白影在树影间若隐若现,那身影竟与祖母年轻时的照片极为相似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传说或许并非虚构,而是某种被遗忘的真相。

**第四段:顿悟**

我开始深入调查祖母的身世。在家族老宅的阁楼里,我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,扉页上写着“白鹿守槐,兄妹情深”。日记中记载着祖母年轻时在槐树下与兄长的约定,以及兄长因贪图荣华而背弃誓言的经过。原来,传说中的“白鹿”正是祖母的化身,而“枯树”则是兄长的象征。祖母在日记中写道:“每当我凝视古槐,便能听见兄长的脚步声,那是他未完成的忏悔。”我终于明白,传说并非虚无,而是家族血脉中流淌的执念与救赎。那夜,我站在槐树下,将日记中的文字刻在石板上,仿佛与传说达成了某种契约。风铃的响声渐渐平息,蓝光也悄然隐去,唯有古槐的枝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,像是在诉说一个永不终结的故事。

**第五段:余韵**

如今,我常常在深夜翻阅那本日记,试图从字里行间寻找更多关于传说的线索。老屋的风铃依旧在风中摇晃,而古槐的根系早已深埋地下,与山泉相连。传说或许早已超越了时间的界限,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。它提醒着我,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远比山川更深远,而那些被遗忘的誓言,终会在某个时刻被重新唤醒。每当月圆之夜,我仍会来到槐树下,聆听风铃的低语,仿佛能听见祖母的声音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与背叛、救赎与传承的永恒寓言。传说并未消失,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,悄然融入了我的生命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民间传说作文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