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伤心说说 > 本文内容

从古镇遗梦到青台镇——青年作家郑长春在西安石油大学谈创 平淡质朴的诗句
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05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205)

日文艺报总第170期,从古镇遗梦到青台镇——青年作家郑长春在西安石油大学谈创,有一个地方叫和平,周末去哪儿

**美丽宁静的青平镇、朴实热情的青平人**

题记:青平镇的清晨,总有一缕炊烟与笑语缠绕着屋檐,将人间烟火气酿成诗。

青平镇的清晨,是被露水浸润的。天边泛起鱼肚白时,石板路上已浮起一层薄雾,仿佛天地间拉起一匹素纱。檐角的铜铃轻响,混着柴火噼啪的声响,惊醒了屋檐下蜷缩的狸花猫。镇口的老槐树上,几只麻雀扑棱棱地掠过枝头,抖落的露珠在青石板上碎成星星点点的光。卖豆腐的李阿婆推着木车碾过石板路,车轮与青石的摩擦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,唤醒了沉睡的街巷。这里的宁静不是死寂,而是被生活温柔填满的呼吸,像一首未完成的诗,字句间流淌着人间烟火。

镇上的青石巷子弯弯曲曲,仿佛老者布满皱纹的手掌,将人引向深处。斑驳的墙面上爬满凌霄花的藤蔓,红艳艳的花朵在晨光中舒展,像是镇子的裙摆。镇东头的青砖小院里,王大爷正蹲在门槛上修剪花草,老花镜滑到鼻尖,手中的剪刀咔咔作响。他抬头看见我,皱纹里漾起笑意:“小娃娃,来得早啊,这院里的月季可娇气,得趁露水未干时修剪。”他的声音沙哑却温暖,像老茶壶里煮开的陈年普洱。巷尾的豆腐坊飘出豆香,李阿婆的木车吱呀作响,车斗里堆着雪白的豆腐块,仿佛落了雪。她总说:“这豆腐要慢火细熬,急不得。”她的手像老树根般粗粝,却将豆腐捏得又白又嫩,像把岁月揉进了一块块豆腐里。

但青平镇的宁静中藏着热络的脉搏。正午的阳光泼在青石板上,晒得发烫,却照不亮镇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的棋局。张爷爷与李叔对弈,棋子落在木盘上,发出清脆的碰撞声。他们的对话像棋局一样绵延:“这步马要跳到哪儿?”“你这车可别贪多,得留着救急。”棋子翻飞间,他们的皱纹里盛满笑意。傍晚时分,镇上的茶馆亮起暖黄的灯,老人们围坐在竹椅上,茶壶在铜壶架上咕嘟冒泡。有人哼起评弹,有人用吴侬软语讲古,声音在屋檐下交织成网。最动人的是镇上孩童的嬉闹,他们追逐着萤火虫,笑声撞碎了暮色,惊起一树麻雀。这些声音与镇子的静谧并不冲突,反而像琴弦上的颤音,让宁静有了温度。

青平镇的美,是藏在褶皱里的温柔。镇西头的青石桥下,总有一群浣衣妇人蹲着搓衣,棒槌声与水波声此起彼伏。她们的衣裳浸着皂角香,发髻间别着木簪,脸上沟壑里盛着笑意。我曾问她们为何总如此闲适,一位妇人笑着摇头:“日子过得快,咱们得慢些过。”她的手在水中起落,仿佛在编织时光。镇上的青瓦白墙、石板小路、老槐树与豆腐坊,都在诉说着一种生活的哲学:不喧哗的热闹,不张扬的温暖。这种宁静不是空洞,而是被无数细碎的温情填满的容器,像老茶碗里浮着的茉莉花瓣,看似平淡,却藏着整座镇子的心跳。

青平镇的黄昏,总让我想起母亲的围裙。那条洗得发白的布料,曾裹着她炒菜的烟火气,如今却化作镇子的轮廓。镇人用粗糙的手掌捧着生活的温度,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。他们的热情藏在皱纹里,藏在茶香中,藏在孩童的笑声里。青平镇的美,是静与动的和弦,是喧哗与沉默的共生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轰鸣,却有炊烟与笑语的交响;没有霓虹灯的刺眼,却有月光与灯火的私语。当暮色漫过青石墙,我总能听见镇子在轻声诉说:真正的宁静,是有人为你留一盏灯;真正的热情,是把日子过成温暖的诗行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从古镇遗梦到青台镇——青年作家郑长春在西安石油大学谈创 平淡质朴的诗句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