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伤心说说 > 本文内容

厚德载物 做人要厚道下一句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2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13)

做人要厚道大结局,厚德载物,做人要厚道,做人要厚道(何云伟、李菁在2012年北京卫视春晚表演

做人要厚道

题记:厚道是人性的底色,是穿越时光的道德坐标。

引言:

“厚道”二字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中华文明千年不灭的伦理基因。从《论语》中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的训诫,到《孟子》里“人之诚,非谓言而信也”的阐释,厚道早已超越单纯的道德范畴,成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。在当今社会,物质丰裕与信息爆炸的浪潮中,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愈发凸显。有人用“厚道”作为品格的标尺,有人却将它视为迂腐的代名词。但历史与现实都证明,厚道不是软弱,而是智慧;不是退让,而是力量。它如同暗夜中的灯塔,指引我们走出浮躁与功利的迷雾,回归人性的本真。

本论一:厚道是立身之本,是抵御虚伪的盾牌。

春秋时期,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堪称千古佳话。管仲曾三次逃亡,鲍叔牙却始终不离不弃,甚至在齐桓公重用管仲时,鲍叔牙甘居幕后,以“管仲之才,非我所能及”的胸襟成就了齐国的霸业。这种不计私利、推功揽过的厚道,让管仲在乱世中赢得尊重,让鲍叔牙在功名面前守住初心。厚道不是自我牺牲,而是对他人价值的尊重。宋代文豪苏轼在《范增论》中写道:“增之死,非其罪也。”项羽的谋士范增因不被信任而郁郁而终,而韩信却以“忍胯下之辱”的厚道,最终成就了汉室基业。历史的长河中,厚道者往往能赢得人心,虚伪者终将被时代淘汰。厚道是一种选择,选择在利益面前保持真诚,在诱惑面前坚守底线,这种选择塑造了人格的尊严,也奠定了人生的基础。

本论二:厚道是处世之道,是构建信任的基石。

商鞅在秦国变法时,曾以“徙木立信”的方式赢得百姓信任。他将一根木头立于城南,承诺赏金十金,最终有人将木头搬到北门,商鞅立即兑现承诺。这种以身作则的厚道,让秦国的法律得以推行,也使变法成为千古典范。厚道不仅关乎个人品格,更关乎社会运行的规则。在当代,企业家马云曾说:“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。”他带领阿里巴巴建立的信用体系,正是以厚道为根基,让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厚道是一种承诺,承诺对规则的尊重,对契约的遵守,这种承诺让社会关系更加稳固,让文明得以延续。

结论:

厚道如同种子,在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。它不是一种束缚,而是一种自由;不是一种妥协,而是一种坚守。在个人层面,厚道让人获得内心的安宁;在社会层面,厚道让文明保持温度。当我们面对诱惑时,厚道是选择坚守的勇气;当我们遭遇困境时,厚道是选择包容的智慧。它像一条隐形的线,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编织成网,让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秩序。厚道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,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。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滴践行,需要我们在关键时刻坚守底线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“厚道”二字真正成为我们生命的底色,成为时代的道德坐标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厚德载物 做人要厚道下一句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