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伤心说说 > 本文内容

元宵节观花灯的作文10篇 元宵节,看花灯,大街小巷人如潮仿写

发布时间:2025-09-07 22:0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86)

元宵节会花灯,元宵节观花灯的作文10篇,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?,元宵节看花灯的优秀作文

元宵节看花灯

【题记】

灯火万家,照见人间烟火气。

【场景】

元宵节的夜空仿佛被施了魔法,被无数盏花灯点亮。街巷两侧的灯笼如繁星坠地,红彤彤的光晕在青石板路上流淌,映得孩童的笑脸愈发灿烂。空气中飘着糖炒栗子的焦香,混着糯米团子的甜糯气息,勾得人忍不住驻足。远处传来锣鼓声,此起彼伏,仿佛在为这盛大的节日伴奏。我站在人群之中,仰头望着高悬的花灯,那些精巧的龙凤图案在夜风中轻轻摇曳,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老人们提着兔子灯缓缓走过,脚步声与笑声交织成一曲温暖的乐章,让这个寒冷的夜晚充满了生机与期待。

【初遇】

记得小时候,元宵节总是和爷爷一起度过。他总说,这天的花灯是“灯会”,是百姓对年的最后祝福。那时的花灯还带着手工的温度,竹篾扎成的骨架上糊着宣纸,再用彩线勾勒出图案。我踮着脚尖,凑近那盏“鲤鱼跃龙门”的花灯,爷爷却笑着拉住我的手:“别碰,灯芯还烫着呢。”他的手指在灯面上轻轻滑过,我仿佛看见了他年轻时在灯会中穿梭的模样。那时的花灯会是热闹的,人们举着手中的灯笼,像星星点点的萤火虫,而我们只是其中一簇,被温暖的光芒包围着,感受着节日的仪式感。

【波折】

然而,去年的元宵节却让我对花灯有了新的认知。那晚,我独自来到老城区,想寻找记忆中的花灯。可刚走到巷口,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——原本挂满花灯的街道,如今只剩下寥寥几盏,其余的都被塑料灯替代。那些塑料灯虽然颜色鲜艳,却失去了传统手工艺的温度,更没有了灯芯燃烧时的香气。我站在原地,看着人群匆匆走过,没有人驻足欣赏这些“现代花灯”。那一刻,我仿佛听见了爷爷的叹息,他常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,连灯会的规矩都不懂了。”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楚,原来传统正在悄然褪色。

【顿悟】

就在这时,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盏纸灯笼走来,她手中的灯是手工制作的,灯面上还留着几道修补的痕迹。我鼓起勇气上前询问,她笑着说:“这灯是我孙子小时候做的,现在他不在家,我就每年挂一盏,算是留个念想。”她的言语让我愣住了,原来花灯不仅仅是装饰,更是承载记忆的载体。我突然明白,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符号,而是活在人们生活中的温度。那些被塑料灯取代的,或许只是表象,而真正珍贵的,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
【余韵】

今年的元宵节,我带着几位同学来到老城区。我们分工合作,有人负责寻找传统花灯的材料,有人负责绘制图案,还有人负责扎骨架。虽然过程并不顺利,但我们最终完成了几盏手工艺花灯。当夜幕降临,我们点亮了这些灯,看着它们在夜风中摇曳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。原来,传承不是单向的守护,而是双向的奔赴。我们用双手重新点燃了这份传统,也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元宵节的花灯依旧璀璨,但这次,我看见了更多的眼睛在注视它们,听见了更多的心跳在与它们共鸣。这盏灯,照亮的不仅是夜空,更是我们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元宵节观花灯的作文10篇 元宵节,看花灯,大街小巷人如潮仿写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