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27 00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77)
虞美人,关于写李煜的作文(通用32篇),幸与君相逢李煜作文800字合集,关于李煜作文800字
夜阑人静时,我总会在泛黄的书页间与李煜重逢。他不再是史书上那个薄命的君王,而是一个被安放在八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愁魂,用工整的宋体字,向每一个路过他生命的少年,低声诉说他的国、他的恨、他再也回不去的江南。
那日秋深,梧桐叶落满了教室的窗台。语文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“相见欢”三个字,粉笔尖与墨绿的黑板摩擦,发出沙沙的声响,像极了秋雨打枯荷。她并未多言南唐旧事,只让我们轻声诵读。“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”声音起初是散漫的,如一群倦飞的鸟。可当念到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”时,教室里的空气忽然静默地收缩了一下。一种我们这个年纪尚未命名的沉重,借着这千年前的词句,精准地击中了每一个人。我抬头望出窗外,看见的仿佛不是学校的操场,而是一片被月光照得惨白的故国山河。
自那日后,我便着了魔。我在图书馆最僻静的角落里,寻到了一本落满灰尘的《南唐二主词笺注》。我试图穿过时间的迷雾,去看清他的模样。我看到的是一个矛盾的灵魂:作为国主,他精于音律、工于书画,却将军国大事托付于虚无的佛偈;作为词人,他亡国丧家,将无尽的哀痛炼成了字字珠玑的绝唱。我的历史成绩因此亮起红灯,我背不下那些冗杂的条约与年代,我的笔记本上,只密密麻麻地写满了“凤阁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”的繁华,和“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”的仓惶。我与他在历史的岔路口相遇,他赠我以整个文学世界的璀璨,我却替他背负了一份沉甸甸的、不被理解的“不务正业”的责难。
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午后。我因月考失利,心情郁结地走过老街,忽闻一阵幽咽的二胡声从一扇木门内飘出。那调子,竟是《虞美人》!我鬼使神差地推门而入,见一位白发老者正闭目操琴。曲终,他睁眼望向我,微微一笑:“小朋友,也听得懂这个?”我摇摇头,又点点头,脱口背出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老者眼中有光闪过,他为我斟上一杯清茶,说道:“李后主的愁,不是他一个人的愁。他写的是所有人的愁。你考试失利,心中有憾,这‘愁’与他的‘愁’,形状不同,滋味却是一样的。”那一刻,如电光石火,我骤然顿悟。我痴迷的,从来不是那个败于政治的帝王,而是那个敢于将个人巨痛毫无保留地袒露给天地看的赤子。他用自己的眼泪,为我们所有人的悲伤,找到了一个最壮美的名字。
如今,我已升入更高的年级,课本里的李煜早已翻页。但他从未离去。他化成了一种共情的力量,蛰伏在我的生命里。当我看到夕阳将坠,会想起“流水落花春去也”;当我与友人别离,会懂得“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”。他教会我的,不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做一个胜利者,而是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失败与伤痛,并将它升华为一种足以感动千古的美。原来,真正的伟大,并非从未破碎,而是敢于捧出所有的碎片,并相信它们依旧能映照出月亮的光辉。李煜,这个八年级课本里的“愁魂”,用他彻底的人生悲剧,为我上了关于生命与艺术,最温柔,也最磅礴的一课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关于李煜的作文范文(通用49篇) 历届满分作文高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