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01 01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95)
甲午甲午观后感(精选17篇),纪录片甲午甲午观后感(通用12篇),中日甲午海战观后感: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,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
甲午战争观后感
(题记:历史的烽烟终将散去,但民族的伤痛永远铭刻在心。)
1894年的夏天,海风裹挟着硝烟味掠过黄海的波涛,战舰的轰鸣声撕裂了平静的海面。我站在历史的岸边,凝视着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。当北洋水师的铁甲舰与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相遇,甲午战争的硝烟便悄然升起。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,更是一面照见民族精神的镜子,映照出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觉醒。
战争的序幕在1894年7月25日拉开。日本海军在丰岛海域突袭清军运兵船,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整个东亚局势骤然紧张。作为晚清时期最强大的海军力量,北洋水师曾被誉为"东亚第一",但面对日本的精心准备,他们的战舰在炮火中摇摇欲坠。黄海海战的硝烟弥漫时,我仿佛听见了舰炮轰鸣的震颤,看见了水兵们在甲板上奔跑的身影,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奈。这场战争的起因,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而发动的侵略,而清朝则因内部腐败和战略失误而陷入被动。
战争的进程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。从平壤战役到黄海海战,从辽东半岛的血染山河到威海卫的惨烈结局,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揪心。当北洋水师的主力舰"定远"号在黄海海战中中弹,我看见了清军将领丁汝昌在炮火中坚守的背影;当日军在旅顺制造惨案,我听见了无数百姓的哭喊声。战争的波折不仅体现在军事对抗上,更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。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庆典与战争的紧急备战形成鲜明对比,这种荒谬的现实让人痛心。在战争的高潮时刻,北洋水师的覆灭如同一记重锤,击碎了清政府的幻想。
战争的结局如同一记警钟,敲响在1895年的春天。《马关条约》的签订让中国失去了台湾和澎湖列岛,赔款白银两亿两,这沉重的代价让整个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。站在历史的长河边,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战争的硝烟,更是民族的伤痛。那些在甲午海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士,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海水,也唤醒了沉睡的国人。战争的余韵中,我听见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呐喊,他们以血肉之躯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新的航向。
这场战争的教训如同刻在石碑上的铭文,永远警示着后人。当北洋水师的战舰在威海卫被日军击毁,我看见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;当甲午战争的硝烟散去,我感受到民族觉醒的曙光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甲午战争的教训永远不会被遗忘。它告诉我们,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,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。站在历史的岸边,我明白唯有铭记过去,才能开创未来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甲午甲午观后感(精选17篇) 小学生刘公岛甲午战争观后感
上一篇: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
下一篇:少年宫活动计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