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早安说说 > 本文内容

开讲啦学生观后感作文5篇 开讲啦观后感100字

发布时间:2025-09-01 17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63)

开讲啦观后感,开讲啦节目观后感5篇,党课开讲啦,开讲啦学生观后感作文5篇

历史的回响,照亮未来的路。

《开讲啦》抗战特辑以生动的讲述方式,将历史的尘埃拂去,让观众得以窥见那段烽火岁月的壮烈与坚韧。节目中,主持人与抗战老兵的对话如涓涓细流,缓缓流淌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。当镜头聚焦于破碎的旧照片、泛黄的日记本,以及老兵布满老茧的双手时,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。这场关于抗战的讲述,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,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启示。

抗战精神是民族脊梁的象征,它在战火中淬炼出不屈的意志。节目中,一位老兵讲述了在武汉会战中,他所在的部队面对敌军坦克压境时,用血肉之躯构筑人墙的壮举。这种以死报国的决绝,正是抗战精神最直观的体现。历史不会忘记,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,用生命诠释了"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"的气节;赵一曼在东北抗联中忍饥挨饿,用信念支撑起民族的希望。这些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虚无的口号,而是用行动书写的历史。抗战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,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。

抗战精神更是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,它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永恒的情感。节目中,一位老战士回忆起家人送别时的场景,他母亲将缝满补丁的棉衣塞进他的行囊,父亲用颤抖的手写下"保家卫国"四个字。这种朴素的情感,跨越了时空的界限,至今仍在感动着我们。抗战时期,无数家庭背负着离别之痛,却将儿女送向战场;和平年代,这种家国情怀转化为科研工作者的坚守、医护人员的奉献。当节目展示抗战老兵与当代青年的对话时,我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传承,更是情感的延续。他们用颤抖的声音讲述往事,而年轻一代则以坚定的眼神回应,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抗战精神生生不息的证明。

抗战精神的传承需要我们以行动书写新的篇章。节目中,主持人展示了抗战老兵的遗物:一枚锈迹斑斑的军功章、一张泛黄的合影、一支磨损的钢笔。这些物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也提醒着我们责任的分量。在当今时代,抗战精神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应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。当我们看到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昼夜奋战,当青年志愿者在扶贫一线挥洒汗水,当普通劳动者在岗位上坚守初心,这些都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。这种精神力量,如同暗夜中的星光,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。

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基石,它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永恒的价值。节目最后,主持人将抗战老兵的讲述与当代青年的誓言交织在一起:"当年我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,今天你们用智慧与担当建设国家。"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我深刻认识到,抗战精神不是过时的遗产,而是永恒的财富。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更需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引,在科技创新、文化传承、社会建设中勇担使命。抗战精神如同永不褪色的旗帜,激励着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。这种精神力量,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,成为照亮未来的永恒灯塔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开讲啦学生观后感作文5篇 开讲啦观后感100字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