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0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67)
学困生辅导记录
**场景:**
教室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粉笔灰在光束中缓缓飘落,仿佛无数细小的尘埃在跳着无声的舞蹈。我坐在讲台旁,手中握着一叠作业本,目光扫过教室里一张张或专注或疲惫的面孔。窗外的蝉鸣时断时续,与教室内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,像是某种隐秘的节奏。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油墨味,夹杂着未散去的粉笔气息,让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。此刻的我,正站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上——作为教师,我需要面对那些在学业中挣扎的学生,而他们的眼神,却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责任。
**初遇:**
那天的数学课上,小林坐在最后一排,低头盯着课本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。他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红叉像一张张无声的判决书,而他却始终沉默。课后,我将他的作业本带回办公室,翻开第一页,发现他连最基础的公式都未能掌握。我轻轻叹了口气,想起他之前在课堂上的表现:眼神游离,回答问题时总带着迟疑,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。
“小林,放学后留下来一下。”我低声说。他抬起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在办公室的角落里,他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,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歪斜的痕迹。我看着他,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。他并非不努力,而是似乎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中,无法找到突破的出口。
**波折:**
最初的辅导并不顺利。小林总是对问题一知半解,即使我一遍遍讲解,他依然无法理解。我尝试换一种方式,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概念,比如用分蛋糕来说明分数的计算,用跑步来比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。他听得认真,但当我要他动手练习时,他的笔却迟迟不肯落下。
“老师,我好像学不会。”他低声说。我愣了一下,随即意识到,他并非缺乏能力,而是缺乏信心。于是,我决定改变策略,不再急于纠正他的错误,而是先让他讲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。他渐渐放松,开始讲述自己对数学的困惑,甚至提到他曾在家中尝试练习,却总是被母亲批评“太慢”。我点点头,心中明白,他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上的,更是心理上的。
**顿悟:**
几天后,我注意到小林在课后主动翻开了课本,虽然动作缓慢,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。我问他是否有什么改变,他笑了笑,说:“老师,我觉得数学其实没那么难,只是我之前学得太被动了。”我感到一丝欣慰,但随即意识到,他需要的不只是理解,而是方法。
于是,我开始调整辅导方式,将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引导。我让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点,而不是机械地抄写。他开始尝试,虽然一开始仍有些磕绊,但渐渐地,他的思路变得清晰。我看到他在草稿纸上画出的思维导图,线条虽然凌乱,却充满了逻辑的痕迹。那一刻,我明白,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。
**余韵:**
一个月后,小林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。他的眼神从迷茫变得明亮,甚至开始主动提问。我站在教室门口,看着他认真做题的身影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原来,教育的真谛在于耐心与信任,而学困生的转变,往往始于一个微小的契机。
这次辅导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。作为教师,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而要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。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: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但若我们愿意蹲下身来,倾听他们的声音,或许就能在他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。教育,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,而我们每一个人,都是这场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同行者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学困生辅导记录
上一篇: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
下一篇:产品质量分析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