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早安说说 > 本文内容

荷花的作文

发布时间:2025-10-09 16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40)

**荷花的作文**

题记:**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**,是荷的品格,亦是生命的隐喻。

初夏的清晨,我总爱去城郊的荷塘边散步。晨雾还未散尽,水面已泛起粼粼波光,几只白鹭掠过水面,惊起一池涟漪。岸边的柳枝垂下,轻抚着水面的倒影,而荷塘深处,一丛丛荷花正悄然绽放。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,仿佛少女的裙裾,轻盈而端庄。露珠在叶尖滚动,折射出七彩光晕,与晨光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。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清香,不浓烈却沁人心脾,像是某种无声的召唤,让人心绪沉静。荷塘的静谧与生机在此刻交融,仿佛天地间只余下这一抹清白,令人心生敬畏。

我曾无数次凝望荷塘,却总在某个瞬间被它的生命力震撼。荷花的生长,是自然最奇妙的悖论。它扎根于淤泥,却从不沾染泥污;它身处黑暗,却在盛夏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华。记得去年夏天,暴雨倾盆,荷叶被狂风撕扯,花苞在雷鸣中颤抖。可第二天清晨,我竟看见残破的荷叶下,几朵荷花依然挺立,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。它们没有在风雨中折腰,反而以更坚韧的姿态迎接阳光。这让我想起外婆曾说:“荷花最懂忍耐,深秋的枯叶是它沉默的盔甲,寒冬的冰霜是它蛰伏的养分。”原来,真正的绽放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在无声的沉淀中积蓄力量。荷的生长轨迹,像极了人生必经的磨砺——我们总要在泥泞中扎根,在黑暗中积蓄,在风雨中挺立,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盛夏。

荷塘边的老屋是我童年的避风港。每年端午,母亲都会带我去采莲。她教我辨认荷叶的脉络,讲述莲藕的生长秘密。那时的我总嫌荷花太娇贵,只顾着摘取鲜嫩的莲蓬。直到某个黄昏,我无意间发现池塘角落里一株残荷,枯槁的茎秆依然笔直,焦黄的叶片在晚风中沙沙作响。母亲轻声说:“你看,它把最后一片叶子都留给了秋风。”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荷花的美不仅在于盛放,更在于它如何在凋零前守住尊严。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,但真正的强者从不因困境而放弃姿态。那株残荷在暮色中投下瘦长的影子,仿佛在提醒我:生命的价值,不在于是否永远鲜艳,而在于是否始终坦荡。

最动人的是夏夜的荷塘。月光如银纱般洒在水面,将荷花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。萤火虫在荷叶间穿梭,点点流光与花影交相辉映,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一池星辰。我常坐在木椅上,看荷叶在月光下舒展,听蛙声与水波合奏。忽然有风掠过,带起一缕荷香,混着水草的腥气,竟酿成独特的清甜。这种味道让我想起课本里那句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,却比诗句更鲜活。荷塘的夜晚,是自然最温柔的课堂。它教会我,美需要时间的沉淀,就像莲子需要在淤泥中蛰伏三年才能破土;它告诉我,生命的尊严不在于外表的光鲜,而在于内心的澄澈。那些在风雨中依然挺立的荷花,何尝不是在用沉默诠释坚守?

荷的隐喻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文化血脉。周敦颐在《爱莲说》中写下“莲,花之君子者也”,将它比作高洁的象征;敦煌壁画里,荷花常与飞天共舞,寓意纯净与超脱;就连江南的青花瓷上,荷纹也总以最优雅的姿态出现。可我却在某个深秋,发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。那年母亲病重,我独自在荷塘边徘徊,看见枯荷在寒风中摇曳,茎秆折断处渗出褐色的汁液。我蹲下身,用手指轻轻触碰那些残破的叶片,忽然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——它们曾经历过盛夏的辉煌,也承受过秋风的摧折,却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姿态。这让我想起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理想的人,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成就,却用坚韧书写着生命的诗篇。荷的凋零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绽放,正如时光的流转,让每个瞬间都成为永恒的注脚。

多年后,我站在异乡的荷塘边,看着水中摇曳的莲影,忽然读懂了荷的深意。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中保持清醒,在浮沉中守住本心。那些被风雨打落的花瓣,最终会化作滋养新芽的养分;那些在泥泞中沉睡的莲藕,终将在某个清晨破土而出。生命的轨迹或许充满曲折,但只要心怀信念,便能像荷花一样,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,开出最纯净的花。此刻,晚风拂过水面,带起一池涟漪,我仿佛看见无数个“我”在荷塘中生长:有娇嫩的幼苗,有挺立的花茎,有凋零的残荷,而它们共同编织的,是生命最壮丽的图景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荷花的作文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