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8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73)
端午节的习俗作文
清晨,厨房里飘出粽叶的清香,混着糯米的绵软与红豆的甜糯,勾勒出端午的轮廓。街巷间此起彼伏的鼓声,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古老传说。母亲将艾草挂在门楣,父亲在屋檐下系起五彩丝线,孩童们额头贴着雄黄,欢笑声在粽香中跳跃。这是一年一度的节日,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密码,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,流淌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。
初遇端午,是儿时的记忆。那年我六岁,母亲教我包粽子,粽叶在手中翻飞,像一片翠绿的海。她将糯米、红枣、豆沙层层填入,手指灵巧地裹紧,再用细绳扎紧,粽叶的清香裹着温热的糯米,仿佛能尝出岁月的回甘。我学着母亲的样子,却总是把粽叶缠得歪歪扭扭,糯米撒落一地,惹得父亲笑出声来。午后,村口的龙舟鼓声震天响,岸边人头攒动,欢呼声与鼓点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。我站在人群中,看着龙舟如离弦之箭划破水面,船桨整齐划一,水花四溅,仿佛能听见祖先的呐喊。那一刻,我第一次感受到端午的热烈与庄重,它不只是节日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仪式。
波折往往在岁月的流转中悄然降临。去年端午,我随父母回乡,却发现村口的龙舟赛被取消了。父亲叹息着说:“现在年轻人忙,没人愿意学划龙舟了。”母亲将艾草换成塑料制品,五彩丝线也变成了廉价的塑料绳。我望着桌上堆满的速冻粽子,少了手工的温度,多了工业的冰冷。那年,我独自一人走进老祠堂,发现墙上斑驳的壁画依旧描绘着屈原投江的场景,而祭坛上的香火早已熄灭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夹缝中挣扎,像一株被风雨摧折的古树,根系仍深扎于土地,却难逃枝叶凋零的宿命。
顿悟往往在静默中降临。那年端午,我回到老屋,发现祖父悄悄在阳台种了一盆艾草。他告诉我:“端午的习俗,不只是形式,而是对先人的缅怀。”我蹲下身,轻轻抚摸叶片,忽然明白习俗的真正意义。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过去与现在连接,让记忆在仪式中延续。我学着祖父的样子,将艾草插在门楣,又取出旧时的五彩丝线,亲手系在手腕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见无数个端午在时光中重叠,从古至今,从家庭到民族,习俗从未真正消失,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。
余韵如晨雾般萦绕。如今,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端午的故事,用文字记录粽叶的清香、龙舟的鼓声,以及艾草的药香。我组织同学在校园里举办端午文化展,用图片和实物还原古老习俗,让年轻人在喧嚣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。那年端午的波折,让我明白习俗的传承不是守旧,而是创新。它如同一条河流,在时代的岸边蜿蜒前行,既保留着源头的清澈,又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端午的习俗,不只是节日的符号,更是一种文化的信仰,它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,始终记得自己的根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
上一篇:审计人员工作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