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伤心说说 > 本文内容

学雷锋主题活动作文 大学生学雷锋征文1000字

发布时间:2025-08-27 09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06)

学雷锋主题征文,雷锋征文大学生(精选6篇),雷锋征稿期刊,雷锋精神永存征文

愿作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在时代的齿轮里,把温暖拧进每个需要的地方。——致雷锋精神的传承者

三月的风掠过校园的香樟叶,志愿者协会的招新海报在宣传栏上沙沙作响,"学雷锋月"的红色横幅从教学楼顶垂落。我望着海报上"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"的字样,忽然想起图书馆里那本泛黄的《雷锋日记》——"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,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"。当"00后"大学生接过雷锋的接力棒,这简单的话语便不再是泛黄纸页上的字迹,而成为了我们青春里最鲜活的注脚。

学雷锋,是精神基因的代际传承。去年深秋,我们学院组建了"重走雷锋路"实践团,沿着雷锋当年在望城、鞍山、抚顺的足迹走访。在雷锋纪念馆,讲解员指着玻璃柜里补了又补的袜子说:"这双袜子他穿了五年,补丁叠着补丁,却把攒下的钱寄给灾区、捐给战友。"队伍里有个学会计的女生小声说:"我上个月刚退了三支没拆封的口红,就因为室友说颜色不衬。"那天晚上,我们围坐在篝火旁读《雷锋日记》,有人读到"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,不做温室里的弱苗"时,突然红了眼眶。原来所谓传承,不是背诵几句名言,而是当我们在物质丰盈的时代依然懂得"简朴"的分量,在追逐潮流时依然记得"奉献"的温度——这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密码,正由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重新激活。

学雷锋,更是融入日常的具体实践。我的室友小夏是校医院的"常客",不是看病,是当导医。她总说:"奶奶住院时,护士姐姐教我用自助机挂号,我就想以后也要当这样的'小太阳'。"每周三下午,她穿着红马甲站在取药窗口,帮老人看电子屏、教小朋友量体温。上个月暴雨突至,她把自己的伞塞给没带雨具的老奶奶,自己淋着雨跑回宿舍,头发滴着水还笑着说:"奶奶手里提着给孙子的中药,可不能湿了。"这样的故事在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:计算机系的"维修侠"在宿舍楼下支起摊位,免费修电脑;教育学院的"小老师"周末去社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;生科院的同学把实验室培育的绿萝送给空巢老人......这些事很小,小到不过是帮人拎一次行李、教认一个路口,但正是这些"小",串起了人间最温暖的"大"。

暮色中的校园渐次亮起灯火,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室还亮着灯,几个同学在整理下周社区服务的物资清单。窗台上摆着去年学雷锋月时,社区王爷爷送的手写贺卡,墨迹依然清晰:"看到你们,就像看到当年的雷锋。"我忽然明白,雷锋从未离开,他只是换了模样——是实验室里熬夜做公益项目的黑眼圈,是暴雨中扶老人过马路的身影,是用奖学金资助山区孩子的匿名信。当"为人民服务"从标语变成日常,当"无私奉献"从号召变成习惯,这就是新时代大学生给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。

风又起了,香樟叶沙沙作响,像在应和某个穿越时空的约定。我们这一代大学生,或许成不了惊天动地的英雄,但可以做千万颗"永不生锈的螺丝钉"——拧在教室的课桌边,拧在社区的楼道里,拧在每一个需要温暖的地方。因为我们知道,当无数颗"小螺丝钉"一起转动,就能推动整个时代的齿轮,向着更明亮的方向,稳稳地,向前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学雷锋主题活动作文 大学生学雷锋征文1000字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