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02 14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61)
**又见春天**
**题记**
春天是时光的信使,用绿意叩响生命的门扉。
**引言**
窗外的雨丝渐细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书桌上,我合上厚重的课本,忽然听见鸟鸣从枝头跃入耳畔。这是北方的初春,寒意尚未褪尽,但空气中已悄然浮动着泥土苏醒的芬芳。去年此时,我曾在南方的故乡看见过春天——那里的花儿开得泼辣,连风都带着甜味。如今再次遇见春天,仿佛时光在眼前流转,让我在不同的季节里,触摸到生命的另一种形态。
**本论1**
春天的温度,藏在细节里。记得去年三月,我随父母回到江南老家。老屋前的柳树刚抽芽,嫩绿的枝条垂在青石板上,像母亲梳理头发时垂落的发丝。外婆在院中翻土,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,混杂着油菜花的香气。我蹲下身,看见蚂蚁排着队搬运草籽,它们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,仿佛在丈量春天的边界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春天不是某个具体的时刻,而是万物在沉寂中悄然苏醒的节奏。
**本论2**
春天的色彩,浸染在记忆中。去年的春天,我曾和朋友们在校园里追逐风筝。那时的风还带着料峭,但操场上早已热闹非凡。樱花树下,我们踩着松软的泥土,笑声惊飞了栖息的麻雀。有人捧着刚采的野花,有人在草地上铺开画纸,春天的活力在年轻的血液里奔涌。而今年的春天,我在城市高楼间看见另一种生机——地铁口的流浪歌手抱着吉他,唱着关于春天的歌谣;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倒映着飞鸟,它们的影子在阳光下交织成流动的画卷。原来,春天从不局限于某片土地,它总在人们心中留下痕迹。
**本论3**
春天的声音,藏在时光的褶皱里。去年的春天,我常在清晨听见外婆的呼唤。她会在天刚亮时推开门,带着露水的青菜和野芹,说“春天的菜最鲜”。那时的我总嫌她唠叨,直到某天在她的菜篮里发现一朵小小的蒲公英,才惊觉春天的馈赠如此细腻。而今年的春天,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街道上,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。他们追逐着纸鸢,笑声与风声缠绕在一起,让我想起童年时在故乡的春天里,也曾这样无忧无虑地奔跑。原来,春天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,是孩童的笑声,是岁月深处不曾褪色的回响。
**结论**
春天是时光的回环,是生命的诗篇。无论是江南的柳岸,还是城市的街角,它总以不同的姿态出现,却始终传递着相同的讯息:希望从不消失,只是等待被发现。我站在窗前,看着嫩芽在风中摇曳,忽然懂得,春天不是季节的更替,而是心灵的苏醒。它提醒我们,在生活的缝隙里,总有一抹绿意在悄然生长。
**又见春天**
**场景**
春日的清晨,阳光像一捧温水,轻轻洒在窗台上。我推开窗户,看见楼下的樱花树上缀满粉白的花苞,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晃,仿佛在低声絮语。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花香,混杂着泥土的潮湿气息。远处的麻雀在枝头跳跃,它们的影子在阳光下忽明忽暗,像是春天在画布上晕染的水墨。我伸手触碰那片花瓣,凉意从指尖传来,却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。
**初遇**
去年的春天,我与母亲一同去郊外踏青。车窗外的景色在飞速后退,柳树的嫩芽像绿色的火焰,映在车窗上。母亲说:“春天的泥土最肥沃,种下种子,秋天就能收获。”她蹲下身,将一捧泥土撒在树根旁,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。我蹲在她身旁,看见蚂蚁在泥土中穿行,它们的足迹像春天的密码,悄悄地书写着生命的奇迹。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,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季节,更是人与土地之间无声的对话。
**波折**
然而,春天并非总是温柔。去年的三月,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江南的花儿凋谢得比往日更早。我站在空荡荡的樱花树下,看着满地的落英,心中升起一丝惆怅。母亲却笑着说:“春天的花儿会再开,就像我们的生活总会重新开始。”她教我如何将落花埋入泥土,说“腐烂是新生的前奏”。我照着她的样子去做,看着花瓣在泥土中渐渐沉寂,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。原来,春天的韧性不在于它的绚烂,而在于它承受风雨后的重生。
**顿悟**
今年的春天,我在图书馆的窗边遇见一位老人。他正在用放大镜观察一朵盛开的蒲公英,动作专注得像在研究一件珍贵的文物。我凑近看去,发现他的手背上布满皱纹,却与蒲公英的绒毛一样柔软。老人说:“春天的种子,总会在不经意间发芽。”他轻轻吹了一口气,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远方,像一场无声的远行。我忽然明白,春天的美不在于它的短暂,而在于它赋予生命无限可能的信念。
**余韵**
春天的余韵,藏在每一个微小的瞬间。去年的春天,我曾在外婆的菜园里看见新翻的泥土,今年的春天,我在城市的角落发现流浪歌手的吉他。它们虽不同,却都承载着同样的希望。我合上手中的书本,走出教室,看见操场上的樱花树正在绽放,风中飘来一阵阵甜香。那一刻,我仿佛听见春天在耳边低语:生命从不因季节而停滞,它总在时光的缝隙里悄然生长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作文又见春天 台湾电影《又见春天》在线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