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搞笑说说 > 伤感的说说 > 本文内容

家访案例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02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46)

**家访案例**

**场景**

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课桌上,我望着窗外那棵老槐树,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作为一名实习教师,我第一次被安排进行家访,心中既紧张又期待。走出校门时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,街道上行人稀少,只有几辆电动车呼啸而过。我握紧手中的家访记录本,翻到学生小林的档案,上面写着“家庭情况复杂,成绩波动较大”。校门口的公告栏贴着一张泛黄的“家访通知”,字迹工整,仿佛在默默提醒我这次任务的重要性。我深吸一口气,踏上了前往小林家的路,心中默念着“教育需要温度,家访是连接的桥梁”。

**初遇**

小林的家位于城郊的一条老巷深处,青砖墙上爬满了藤蔓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。我按响门铃,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,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警惕,手里还握着一把扫帚。我礼貌地说明来意,她却只是淡淡地说:“你们老师来得正好,孩子最近又惹麻烦了。”屋内陈设简单,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奖状,角落里堆着几本落灰的书籍。小林坐在书桌前,低头玩着手机,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,仿佛对我的到来毫不在意。我试图与他交流,他却用一句“老师,我爸妈都在忙”打断了话题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这个家庭的疏离感,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。

**波折**

在交谈中,我逐渐了解到小林的家庭状况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外卖员,母亲在附近的超市工作,两人常年忙碌,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。小林的房间凌乱不堪,书桌上堆满了零食包装袋,地板上散落着作业本和游戏机。他提到自己最近成绩下滑,但母亲只是一句“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,其他不用管”。我注意到小林的右手有轻微的烧伤疤痕,他轻描淡写地说是“不小心碰到了热水”。然而,当我询问具体细节时,他却支支吾吾,仿佛在隐瞒什么。这时,母亲突然插话:“你老师别多管闲事,我们家孩子已经够难了。”她的语气中带着责备,让我感到一丝挫败。我意识到,这次家访并非简单的沟通,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挑战。

**顿悟**

就在我准备离开时,小林突然起身,从书柜深处拿出一本旧相册。相册的封面上写着“小林的童年”,照片里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男孩,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,手里拿着一只风筝。他的母亲在一旁笑着,眼神温柔。我注意到照片上的日期是十年前,而小林的房间却几乎没有这些回忆的痕迹。他轻声说:“那年我爸爸答应带我去放风筝,结果却因为工作没空。”我心头一震,原来这个家庭的裂痕早已埋下。小林低头看着相册,声音有些哽咽:“现在我连爸爸的背影都看不到。”我终于明白,家访的意义不仅是了解学生,更是唤醒那些被遗忘的情感。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:“老师相信你,我们一起想办法。”他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。

**余韵**

离开小林家时,夕阳已染红天空,街道上弥漫着炊烟的气息。我握着那本相册,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。家访不仅是教育工作的延伸,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小林的故事让我明白,每个孩子背后都有未被讲述的辛酸,而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成为他们心灵的灯塔。我回到学校,将家访记录本放在办公桌上,翻开新的一页,写下:“教育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,而家访正是那扇通往心灵的门。”从那天起,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,也更加理解家访的意义。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,更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旅程,让教育的温度真正传递到每一个角落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家访案例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